顯示具有 標靶藥物 (Target therapy)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標靶藥物 (Target therapy)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2013年肺癌重大進展回顧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

1. Genomic testing helps physicians match patients with targeted treatments and clinical trials: Leads to improved lung cancer survival

利用腫瘤基因檢查, 醫師可根據結果來治療病患或進行臨床試驗, 可增進肺癌病患的存活時間


(根據美國NIH的大型臨床試驗得知, 肺癌中最常見的肺腺癌, 約2/3病患可能有含有至少一種基因突變, 目前已知常見的基因突變包括 KRAS, EGFR, HER2, BRAF, PIK3CA, AKT1, MEK1, NRAS, ALK, and MET等, 根據病患腫瘤基因突變的結果有無來選擇對應的治療, 或進行相關臨床試驗, 是對病患的整體存活有幫助的) 

2. Success of the French nationwide screening for six driver mu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法國對於晚期肺癌, 進行全國性1萬人大規模致癌基因研究, 所檢查基因包括EGFR, ALK, HER2, KRAS, BRAF, and PI3KCA.


(這是目前已知最大規模的肺癌基因研究試驗, 其長期追蹤結果值得關注) 

3. Results from a phase II study show dabrafenib has antitumor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BRAF V600E–mutant NSCLC.


第二期臨床試驗發現 BRAF基因抑制劑 dabrafenib可以抑制BRAF V600E基因突變肺癌生長

(腫瘤縮小機率約54%, 相較於過去傳統單一藥物約15%, 進步許多, 其中最常反應持續時間 duration of response約11個月, 常見副作用包括降低食慾, 疲倦, 虛弱, 噁心, 其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值得關注) 

4. New screening strategies identify RET and ROS1 gene alte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s.


在目前已知常見肺癌基因突變外(包括 EGFR, KRAS, NRAS, BRAF, HER2, PIK3CA, MEK1, AKT, or ALK. ), 研究又找到了兩個常見突變基因 RET 以及ROS1 


5. FDA approves albumin-bound paclitaxel, erlotinib, and afatinib for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NSCLC.


FDA核准albumin-bound paclitaxel, erlotinib以及afatinib於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使用


參考資料


References

  1. Johnson BE, Kris MG, Berry LD, et al:  A multicenter effort to identify driver mutations and employ targeted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lung adenocarcinomas: The Lung Cancer Mutation Consortium (LCMC). J Clin Oncol 31, 2013 (suppl; abstr 8019)
  2.  Barlesi F, Blons H, Beau-Faller M, et al: Biomarkers (BM) France: Results of routine EGFR, HER2, KRAS, BRAF, PI3KCA mutations detection and EML4-ALK gene fusion assessment on the first 10,000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patients (pts). J Clin Oncol 31, 2013 (suppl; abstr 8000)
  3.  Planchard D, Mazieres J, Riely GI, et al:  Interim results of phase II study BRF113928 of dabrafenib in BRAF V600E mutation–posi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patients.  J Clin Oncol 31, 2013 (suppl; abstr 8009)
  4. Varella-Garcia M, Xu LG, Mahale S, et al: RET rearrangements detected by FISH in “pan-negative” lung adenocarcinoma. J Clin Oncol 31, 2013 (suppl; abstr 8024)
  5. Dela Cruz Drilon AE, Wang L, Hasanovic A, et al: Screening for RET and ROS1 fusions in an enriched cohort of pan-negative never-smokers with advanced lung adenocarcinomas to identify patients for treatment in targeted therapy trials.  J Clin Oncol 31, 2013 (suppl; abstr 8067)
  6.  Ou, S-HI, Bang Y-J, Camidge DR, 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crizo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ROS1 -rearrang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J Clin Oncol 31, 2013 (suppl; abstr 8032)
  7.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pproved Drugs: Paclitaxel (Abraxane).
  8.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pproved Drugs: Erlotinib.
  9.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approves new treatment for a type of late-stage lung cancer.
備註: 上述僅提供參考, 建議病患仍須與自己的主治醫師討論治療方式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2013年乳癌重大進展回顧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


1. Longer-term tamoxifen therapy substantially reduces risks of breast cancer recurrence and death.
術後長期使用Tamoxifien作為輔助性賀爾蒙治療大幅降低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病患復發以及死亡率


(由兩個大型第三期臨床試驗ATLAS & aTTom結果得知, 於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 使用長期10年tamoxifen較使用5年tamoxifen, 可降低乳癌復發率以及死亡率, 尤其對於年輕停經前病患可考慮使用)

2. Weekly adjuvant paclitaxel therapy has comparable efficacy but fewer side effects than the biweekly regimen.
術後使用每週輔助性paclitaxel太平洋紫杉醇化學治療, 相較兩週一次的方式, 療效一樣, 但副作用較少


3. FDA approves ado-trastuzumab emtansine for patients with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美國 FDA核准 ado-trastuzumab emtansine於HER-2陽性之轉移性乳癌病患



參考資料

  1. Davies C, Pan H, Godwin J, et al: Long-term effects of continuing adjuvant tamoxifen to 10 years versus stopping at 5 years after diagnosis of o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 ATLAS, a randomised trial. Lancet 381:805-816, 2013
  2. Gray RG, Rea D, Handley K, et al:  aTTom: Long-term effects of continuing adjuvant tamoxifen to 10 years versus stopping at 5 years in 6,953 women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 aTTom presented at ASCO 2013.  J Clin Oncol 31, 2013 (suppl; abstr 5)
  3. Budd GT, Barlow WE, Moore HCF, et al:  S0221: Comparison of two schedules of paclitaxel as adjuvant 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J Clin Oncol 31, 2013 (suppl; abstr CRA1008)
  4.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approves new treatment for late-stage breast cancer.
  5. Verma S, Miles D, Gianni L, et al: Trastuzumab emtansine for HER2-posit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367:1783-1791, 2012 
備註: 上述僅提供參考, 建議病患仍須與自己的主治醫師討論治療方式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肺腺癌一線治療 健保新增標靶藥物 (蘋果日報)

肺腺癌患者曾小姐2年半前用原有的一線健保標靶藥物,結果肝指數飆高,後來更發現癌細胞轉移到腦部,醫師建議改用血中濃度較高、效果更強的標靶藥物,但當時此藥每月需自費約5萬元,健保署日前宣布此藥納入健保,適用於肺腺癌一線治療或肺癌轉移患者。台北榮總胸腔腫瘤科主任蔡俊明醫師昨(13)日表示,新增健保給付一線標靶藥效果略勝原有藥物,且因血中濃度較高,藥效穿透性較好,所以也適用肺癌腦部轉移的患者,且肝毒性也較低。

副作用 也略強

蔡俊明醫師表示,新增的健保給付一線肺癌標靶藥和原有藥物的作用機轉相同,所以藥效其實差不多,但新增健保標靶藥在血中的濃度較高,效果會略好,但副作用也較強,主要出現在皮膚與腸胃道,但都可透過其他藥物緩減症狀,尤其這個健保新增藥物還有另一個特性,就是肝毒性更低,因為許多肺癌患者常因藥物肝毒性影響,不得已停藥或減藥,如今可改而選擇這類藥物。 

40歲後 應檢查

蔡俊明醫師也提醒,肺癌的死亡率居冠,且多數確診時已是晚期,建議有吸菸習慣或家族史者,40歲以上每2年進行1次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一般人50歲以上則每年進行1次胸部X光檢查、每2~3年進行1次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戰勝乳癌 依型別治療是關鍵 (蘋果日報 2013/10/24)

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根據國健局統計,乳癌為台灣女性癌症好發第一名,乳房醫學會祕書長暨台北榮總一般外科醫師曾令民表示,有些乳癌病友得知罹癌後,因抗拒手術或害怕化療副作用,可能延誤治療黃金時機,提醒應盡快接受治療,針對自身乳癌型別採合適的治療方式,若早期發現和治療,零期和第一期的5年存活率可高達9成以上。
曾令民醫師表示,現在針對乳癌的治療已非常進步,臨床上會根據患者自身的乳癌型別、第幾期和身體狀況,打造最合適患者的治療方式,又以型別是治療的關鍵,也就是針對腫瘤的生物特性,術後搭配適合的藥物;例如管腔A型對荷爾蒙療法有較好效果,管腔B型的早期乳癌患者適用化療藥物歐洲紫杉醇,最能有效降低復發率,若屬Her-2過度表現型,則以標靶藥搭配歐洲紫杉醇為最佳組合。 

【先了解】可分4大型別

乳癌可概分為管腔A型、管腔B型、Her-2過度表現型和三陰性的4大型別,在台灣,女性罹患管腔A型、管腔B型最多,約佔所有乳癌的50~60%,Her-2過度表現型約佔25%,三陰性約15%,雖最少、但惡性度最高

早治療效果佳

根據國健局的統計,乳癌為台灣女性癌症好發率第1名,所幸及早治療,早期乳癌治癒率高達6~9成,提醒若發現乳房有異,因盡速就醫檢查,經治療,乳癌平均5年存活率高達8成,若是零期和第一期患者,存活率更可高達9成以上。

這樣做】每月自我檢查

女性20歲後應每個月自我檢查1次,檢查最佳時機是在每次月經來潮後10~15天內,若摸到硬塊、乳頭有異常分泌物或凹陷,或是乳房皮膚出現紅腫、潰爛等狀況時,應趕快就醫,接受更進一步的檢查。

積極接受治療

若診斷罹癌,目前乳癌治療方式仍以手術切除為主,再根據乳癌型別,搭配化療藥物輔助,或是合併標靶藥物、荷爾蒙療法。許多患者懼怕化療的副作用,其實現已有藥物可預防或改善噁心、嘔吐等副作用,而掉髮在化療結束後也會慢慢長回。 

【醫師說】

★乳房醫學會祕書長暨台北榮總一般外科醫師 曾令民
政府現也有補助45~69歲婦女或40~44歲且具乳癌家族史婦女,每兩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應多利用。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Erlotinib (如Tarceva) 得舒緩(健保給付規定2013/11/1):肺癌治療


Erlotinib(如Tarceva):(96/6/196/8/197/6/1101/5/1101/10/1102/4/1102/11/1
1.  限單獨使用於
(1)  適用於具有EGFR-TK突變之局部侵犯性或轉移性(即第ⅢB期或第Ⅳ期)之肺腺癌病患之第一線治療(102/11/1)。
(2)  已接受4個週期platinum類第一線化學療法後,腫瘤範圍穩定(stable disease,不含partial responsecomplete response)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肺腺癌的維持療法。(102/4/1)
(3)  先前已使用過platinum類第一線化學治療,或70()以上接受過第一線化學治療,但仍局部惡化或轉移之腺性非小細胞肺癌之第二線用藥。(97/6/1
(4)  先前已使用過platinum類及docetaxelpaclitaxel化學治療後,但仍局部惡化或轉移之非小細胞肺癌之第三線用藥。
2.   需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若經事前審查核准,因臨床治療需轉換同成份不同含量品項,得經報備後依臨床狀況轉換使用,惟總使用期限不得超過該次申請事前審查之療程期限。(97/6/1
(1)    用於已接受platinum類第一線化學療法後,病情穩定之維持療法:檢具確實患有肺腺癌之病理或細胞檢查報告,並附已接受4個週期platinum類第一線化學療法後,腫瘤範圍穩定(stable disease,不含partial responsecomplete response)之影像診斷證明(如胸部X光、電腦斷層或其他可作為評估的影像)。(102/4/1)
(2)    用於第二線用藥:檢具確實患有非小細胞肺癌之病理或細胞檢查報告,並附曾經接受platinum類第一線化學治療,或70()以上接受過第一線化學治療之證明,及目前又有疾病惡化之影像診斷證明(如胸部X光、電腦斷層或其他可作為評估的影像),此影像證明以可測量(measurable)的病灶為優先,如沒有可以測量的病灶,則可評估(evaluable)的病灶亦可採用。(97/6/1
(3)    用於第三線用藥:檢具確實患有非小細胞肺癌之病理或細胞檢查報告,並附曾經接受第一線及第二線化學藥物如platinumcisplatincarboplatin)與 taxanespaclitaxeldocetaxel)治療之證明,及目前又有疾病惡化之影像診斷證明(如胸部X光、電腦斷層或其他可作為評估的影像), 此影像證明以可測量(measurable)的病灶為優先,如沒有可以測量的病灶,則可評估(evaluable)的病灶亦可採用。(97/6/1
(4) 每次申請事前審查之療程以三個月為限,每三個月需再次申請,再次申請時並需附上治療後相關臨床資料,如給藥四週後,需追蹤胸部X光或電腦斷層等影像檢查一遍,評估療效,往後每四週做胸部X光檢查,每隔八週需追蹤其作為評估藥效的影像(如胸部X光或電腦斷層)。(101/5/1)

3.醫師每次開藥以4週為限。
4.本藥品與gefitinib (如Iressa) 不得併用。


Erlotinib (如Tarceva) 仿單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癌症治療-HER2陽性轉移性乳癌 雙標靶藥延長存活期 (中國時報)


2歲王小姐及50多歲林小姐是HER2陽性轉移性乳癌患者,兩人在診間結識成好友,雖經數次復發,在醫師細心監控追蹤下,持續以標靶配合化療,已堅持各6年及10年,但在2個月前及去年各發現癌細胞轉移肺、肝臟,目前都接受抗HER2/HER3新標靶及化療,努力抗癌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指出,乳癌患者中,大約每4人就有1人為HER2陽性,HER2陽性患者不僅轉移、復發風險高且預後不佳,存活時間遠比陰性患者要短,但抗HER2標靶的出現,不僅降低了HER2陽性早期乳癌近4成復發風險,使得HER2陽性早期乳癌變成預後最佳的乳癌。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暨乳房外科主任陳訓徹表示,過度表現的HER2基因會與家族其他成員結合,刺激乳癌細胞內的訊息傳遞路徑,導致癌細胞增生,並提高轉移風險,抗HER2標靶能阻斷HER2與HER2之結合,目前則有抗HER2/HER3新標靶上市,也是作用在HER2上,但與抗HER2標靶作用機制不同、結合部位也不相同,兩者共同使用,可雙面夾殺HER2信息路徑,有機會幫助病患活得更久。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院長、高雄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侯明鋒說明,根據「CLEOPATRA」大型臨床實驗結果顯示,相較於過去HER2陽性轉移性乳癌標準療法,若再加上抗HER2/HER3新標靶,疾病無惡化存活時間可自12個月再延長6.1個月,整體存活期也可望從過去的平均3年達到4年,且副作用並未明顯增加,「雙標靶搭配化療」已證實是目前治療HER2陽性轉移性乳癌的有效治療組合。

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腫瘤大如烏魚子 淋巴癌誤當鮪魚肚 (中國時報 2013/9/12)


中國時報【林宜慧╱台北報導】
前Google全球副總裁、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日前傳出罹患淋巴癌,讓這個「沉默的癌症」開始受到國人關注。淋巴癌症狀有如感冒,不易察覺,甚至有7旬患者把腹凸當成鮪魚肚,診斷才發現原來是腹部長了16.5公分大的腫瘤。
70歲的莊先生5年多前發現自己腹部特別凸,愛運動的他原以為身材走樣,過了60歲終於出現鮪魚肚;但在一次旅遊回來看照片時,感覺小腹異常突出,用手壓有硬塊感,才趕緊就醫,診斷發現腹部長了16.5公分如烏魚子一般的腫瘤,確診為淋巴癌第4期,當師醫師判斷他只能活3至4個月。
「我原本以為是伏地挺身練出來的腹肌。」莊先生無奈表示,原來之前超過一個多月的腹部腫脹感、身體時常微微發燒,都是淋巴癌的徵兆,但自己卻完全忽略。
幸好莊先生確診後立即接受半年的標靶治療搭配化療,在太太陪伴下穩定過關,腫瘤縮小經切除後,現在身體恢復狀況良好,是個看不出年齡的七旬「年輕人」。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表示,淋巴6大癌症狀包括「燒、腫、癢、汗、咳、瘦」,因為類似感冒,常常被人混淆而忽略,導致6至7成患者確診時已是3、4期。
王正旭強調,不論早期或末期患者,都不能放棄治療。據衛生福利部99年癌症登記報告,台灣過去10年來淋巴癌病患成長一倍;但衛服部101年死因統計,10年來淋巴癌死亡率已降3成。
他說,主因是診斷、治療技術進步,研究顯示,以台灣多數人罹患的非何杰金氏B細胞侵襲性晚期的淋巴癌患者來說,經治療近6成患者存活超過5年,1至2期更可達9成以上。
王正旭提醒,淋巴癌初期症狀不明顯,民眾若發現無原因的淋巴結腫大、莫名發燒、咳嗽、盜汗、全身發癢,或體重莫名減少超過10%、疲倦等,就應提高警覺就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KRAS基因檢測 末期大腸癌治療現曙光 (中時電子報 2013/7)

據統計,台灣約有四分之一的大腸癌病患,確診時腫瘤已轉移,只能仰賴化療及標靶藥物。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輝明指出,如果使用「KRAS基因檢測」,並配合標靶藥物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Cetuximab,預計每年可望幫助2500位末期大腸癌病患,二者現已納入健保給付。

  一名53歲婦女因半年反覆腹瀉與腸胃不適,就醫診斷結果為「乙狀結腸癌」末期、且已肝轉移現象。經手術切除後,透過KRAS基因檢測,化驗腸癌組織呈現正常型反應,研判應採用化學治療合併標靶藥物Cetuximab治療,治療半年後,癌指數由原本接近的1500下降至108,肝腫瘤亦縮小近50%。

  王輝明表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單株抗體(Cetuximab)」及「血管生長因子單株抗體(Bevacizumab)」,是目前末期大腸癌病患主要使用的標把藥物。美國臨床腫瘤年會今年發表文獻指出,二者在延緩腫瘤惡化時間, Cetuximab較適合KRAS基因應用在無突變的病患於第一線治療時使用。

  王輝明解釋,Cetuximab直接作用在腫瘤細胞上,透過生物標記KRAS 基因可預測是否有效,副作用是皮膚及輸注反應,可經由預防性藥物達到有效控制;Bevacizumab則是經由改變血管特性,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環境,副作用為胃腸穿孔、傷口癒合的併發症及出血,現階段無法事先預防,因此,若患者治療後需進行手術,需謹慎選擇時間點。

  Cetuximab與化學治療合併於第一線治療,王輝明提到,如此不但可有效縮小腫瘤體積,並將存活期延長至28.7個月,配合適當的手術治療還能顯著增加整體存活期至 46.7個月,為患者省下至少百萬元醫療費用,大幅減輕經濟負擔。

  王輝明呼籲,現階段各項基因檢測的方式日趨成熟,大腸癌治療也逐漸往個人化治療發展,病友應積極就醫、遵循醫囑、積極接受治療、保持正面心態,家人親友則需給予支持,便能成功對抗腸癌威脅。

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

術前標靶加化療 乳癌不必急著切 (蘋果日報)


台灣乳癌病患中,屬HER2(人類上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體)陽性乳癌者佔20~25%、比例並不低。台北榮總一般外科醫師曾令民指出,HER2陽性乳癌具易生長、分裂快速特性,以往早期發現,會建議手術切除,但復發率比其他乳癌高,被視為最惡性且難治療的乳癌。所幸抗HER2標靶藥物研發成功後,患者可在術前接受標靶藥物配合化療,待腫瘤體積縮小後再手術。
曾令民醫師解釋,術前輔助治療的優點是治療過程中醫師能依腫瘤縮小程度,判斷藥物是否對患者有效;另一好處是能減少乳房切除面積,甚至有機會進行乳房保留手術;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暨澄清醫院院長張金堅醫師也表示,根據美國臨床腫瘤醫學發表最新研究指出,術前輔助治療可降低復發率。

副作用 易噁心想吐

不過,抗HER2陽性乳癌標靶藥物,健保有條件給付,並非每個人都符合給付條件,如果要自費,每年治療費用依個人體重,約高達70~80萬元左右。此外,治療期間可能出現輕微的噁心、嘔吐、骨頭疼痛的副作用,且約有5%的少數病患,會造成心臟功能受損,因此也應經醫師評估是否適合使用。 



2013年6月15日 星期六

最新標靶藥物-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新契機 (中時電子報 2013/6/11)

【中時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2013.06.11
肺癌位居國人癌症死亡原因首位,每年奪走約八千人生命。研究發現,致癌基因 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是非小細胞肺癌 (NSCLC) 的癌變關鍵。衛生署近期通過最新非小細胞肺癌標靶藥物,用於治療 ALK陽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另一項標靶治療選擇。

  台北榮總胸腔腫瘤科主任蔡俊明醫師表示,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進行手術治療,但約三分之二患者發現時已為晚期,如想採用標靶治療,病患需先進行基因檢測是否有特定的致癌基因存在,才能預測標靶藥物是否能發揮治療成效。

  研究發現致癌基因ALK是部份非小細胞肺癌的發展關鍵,一旦發生錯位,就像在體內作怪的「惡客」一般,會啓動細胞癌變的開關。ALK陽性的肺癌中,ALK基因會錯位後與其他基因EML4融合,產生的融合蛋白導致癌細胞形成,增生及轉移。

  蔡俊明強調,研究發現完全沒有抽菸或只有輕度吸菸史,及EGFR陰性(野生型)的肺腺癌病患,有較高(10到15%)的ALK基因錯位比例,也發現EGFR陽性的患者再出現ALK基因錯位的比例則很低。

  臨床顯示,一般肺癌患者平均年齡約66歲,但ALK基因錯位患者平均年齡卻只有52歲,蔡俊明建議,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應儘早進行基因檢測,了解是否為ALK基因陽性患者,才能及早掌握有效的治療方式。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內科部主任施金元醫師指出,衛生署已核准治療ALK陽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的標靶藥物,此藥物機轉是藉由抑制 ALK,進而阻斷一些對腫瘤細胞生長存活相當重要的細胞訊息傳遞路徑。

  施金元說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確診後,會針對腫瘤組織進行基因檢測,若確認為EGFR陽性,則可使用特定標靶藥物治療。但倘若為EGFR陰性且為ALK陽性,則可接受最新通過的ALK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標靶藥物治療。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5&id=16543

ALK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

結合標靶藥物治療 提高末期腸癌存活率 (中時電子報)

大腸直腸癌是台灣病例數最多的癌症,有許多治療方法,治癒率頗高。治療的最高指導原則是個人化醫療及依照病人情況量身訂做,給予最佳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
 手術朝向對病患傷害最小、術後恢復最快及免疫力抑制最低的低侵襲性微創手術。隨著新藥問世及達文西機器手臂對手術的輔助,醫病雙方有更多武器可打擊大腸直腸癌。

 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醫師表示,第1至3期的大腸直腸癌以手術切除為主,手術方式除將腫瘤所在腸管切除外,還要加上淋巴結廓清,廓清範圍視病人情況及醫師術中判斷而定。術後是否接受輔助性化療,需根據切除腫瘤的病理分期,第3期一定要接受化療;第2期視情況而定,高危險群的病患才建議做輔助性化療。

 第4期腫瘤已轉移其他器官,最常轉移至肝與肺。一旦轉移,通常無法以手術根除性治癒,需配合外科、腫瘤科、放射腫瘤科等多科醫師診療。台灣有1/4大腸直腸癌病患在初次診斷便屬第4期,非單靠手術就能有效治療,化療與標靶治療對第4期病患的治療成敗具決定性角色,化學及標靶治療有時是在術前實施,先使腫瘤縮小後再手術,有些則是術後進行。

 梁主任解釋,標靶治療是運用高科技分子生物醫學,找出癌細胞和正常細胞的不同,針對癌細胞特異標靶,阻斷癌細胞成長,較無傳統化療副作用。標靶藥物合併傳統化療以加強效果、縮小腫瘤,腫瘤縮得愈快愈小,可幫助患者有機會進行根除式切除以爭取痊癒機會,對整體存活也有幫助。

 健保局在大腸直腸癌第1線治療給付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單株抗體Cetuximab及血管生長因子單株抗體Bevacizumab兩種標靶藥物。Cetuximab直接作用在腫瘤細胞上,有生物標記KRAS 基因可預測是否有效副作用是皮膚反應及輸注反應,可經由預防性藥物來控制。Bevacizumab經由改變血管特性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環境,副作用是胃腸穿孔,外科手術和傷口癒合的併發症及出血,若病患在治療後需手術,時間點的選擇需更小心

肺癌治療大突破! 新一代標靶藥療效優 (健康醫療網 2013/6/5)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肺癌治療出現重大突破!2013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簡稱ASCO)年會除了發表口服肺癌標靶新藥Afatinib的優異療效再次於最新研究被證實外,也發表了正在進行臨床研究的肺癌標靶藥「三效血管新生」藥物Nintedanib的研究結果;這兩種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物不只療效佳,同時也大幅提升了肺癌病人的生活品質。
亞洲肺癌人數佔全世界5成以上,也是所有癌症中發生率及死亡率第一名,台灣每年有超過9千人得到肺癌;曾參與口服肺癌標靶新藥Afatinib全球大型臨床試驗LUX-Lung3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高壓氧中心暨呼吸加護病房主任夏德椿表示,口服肺癌標靶新藥Afatinib主要針對患有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EGFR)基因突變的肺細小細胞肺腺癌病人,尤其是台灣有EGFR基因突變者高達六成之多,以此藥治療,可達七成的有效率,要比傳統化療的三至四成高很多。
夏德椿主任指出,傳統標靶藥只有一個標靶受體,而且是可逆性,Afatinib標靶藥物是多標靶藥,且為不可逆性;他進一步解釋,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家族有四個,傳統標靶藥只能針對單一個,而Afatinib標靶藥物可針對多個,而且Afatinib標靶藥物對於癌細胞的酪胺酸酶黏著後不易掉下來,就不易有抗藥性,因而稱之為不可逆性。根據臨床顯示,以傳統標靶藥治療大約10個月有效,而Afatinib標靶藥治療最長有達2年的病人。
另外,對於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肺癌標靶藥「三效血管新生」藥物Nintedanib;夏德椿主任表示,主要是針對非小細胞肺腺癌沒有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EGFR)基因突變者,以標準化療加上此標靶藥物治療;而且「三效血管新生」藥物Nintedanib要比化療效果更好,而會稱之為三效,就是除了具有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抗體之外,還有抑制血小板及纖維母細胞作用,顯示其更為有效。
夏德椿主任並表示,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物雖然會有皮疹和拉肚子的副作用,但是和化療相較,在生活上會較便利,因為不用像化療需要每週三天去醫院打針,也就不會有血液毒物作用,或是對肝臟造成影響,而且也不必抽血驗血小板、白血球。
夏德椿主任認為,台灣參加這兩種標靶新藥研究的貢獻很大;他並強調,台灣在新藥研究非常有潛力,而且研究力量不容忽視,但是需要有整合平台,未來才能不只對病人有幫助,也可在醫學發展上有所助益

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

領先歐美 肺腺癌新藥更見效 (中國時報20130518)

     肺癌治療再添新利器!由台灣主導全球臨床試驗的肺腺癌口服標靶藥「妥復克」(Afatinib),研究結果顯示,可精準命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並延長患者病情不惡化時間達十三.六個月。新藥下月將發出藥證,將是台灣首次領先歐美核准的新藥。
     肺癌初略分小細胞癌、非小細胞癌;非小細胞癌又分為鱗狀上皮細胞癌、大細胞癌及肺腺癌,台灣每年新增超過九千名肺癌患者,其中國內約五、六成肺癌屬於肺腺癌,肺腺癌病人中又有四成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者。
     全球人體臨床試驗計畫總主持人、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副主任楊志新指出,這項新藥的臨床試驗結果發現,妥復克能有效抑制的EGFR突變的肺腺癌,讓癌細胞獲得更好的控制,疾病不惡化的存活時間可延長為十三.六個月,效果優於接受化療的六.九個月。
     楊志新指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的肺腺癌較常見於亞洲人,這次臨床試驗受試者有七成為亞洲人。妥復克比起現有的標靶藥物能更精確瞄準突變位置、不容易「脫靶」,未來可用於肺腺癌末期病患的第一線治療,提供患者多一項選擇,但和其他肺癌標靶藥物一樣,仍有皮疹、腹瀉等副作用。
     食品藥物管理局科長潘香櫻指出,台灣成為新藥全球臨床試驗的主要執行者,也顯示國內臨床試驗已達一定水準,妥復克在全球多國地區執行多個臨床試驗,台灣加入臨床試驗的病人高達五六六人,創下國內投入跨國新藥臨床試驗人數的新紀錄。

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

Sorafenib (如Nexavar) 蕾莎瓦 健保給付規定 2012/8/1: 肝癌, 腎細胞癌治療


Sorafenib(Nexavar)
1.晚期腎細胞癌部分:
(1)晚期腎細胞癌且已接受interferon -alphainterleukin-2治療失敗,或不適合以上兩種藥物治療之病患。不適合以上兩種藥物治療之病患,須符合cytokine禁忌症者得直接使用sorafenib。但須列舉出所符合之禁忌症及檢附相關證明。(100/6/1)
(2)無效後則不給付temsirolimus及其他酪胺酸激酶阻斷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
(3)需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每次申請之療程以3個月為限,送審時需檢送影像資料,每3個月評估一次。

2.晚期肝細胞癌部分:(101/8/1)
(1)轉移性或無法手術切除且不適合局部治療或局部治療失敗之晚期肝細胞癌,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肝外轉移(遠端轉移或肝外淋巴結侵犯)的Child-Pugh A class患者。
.大血管侵犯(腫瘤侵犯主門靜脈或侵犯左/右靜脈第一分支)的Child-Pugh A class患者。
      (2)需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每次申請之療程以2個月為
           限,送審時需檢送影像資料,每2個月評估一次。

全民健康保險藥品給付規定(98/10/1100/6/1101/8/1)附表九之七

Sorafenib (如Nexavar) 蕾莎瓦仿單連結


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Rituximab (如Mabthera) 莫須瘤 (健保給付規定2013/1/1): B細胞淋巴瘤治療



台灣淋巴瘤患者約有7成以上是治療效果良好的B細胞淋巴瘤, 使用莫須瘤rituixmab合併化學治療, 5年存活率約六成,甚至在部分老年病患使用仍有一定療效, Rituximab 自102年1月1日起, 第一線使用於濾泡性或B瀰漫性大細胞淋巴瘤,  得免除事前審查核准, 可直接使用, 爭取治療黃金時間

「全民健康保險藥品給付規定」修正規定
9章 抗癌瘤藥物 Antineoplastic drugs
(10211日生效)
修正後給付規定
原給付規定
9.20. Rituximab 注射劑 (
Mabthera)(91/4/193/1/1
95/3/197/2/1102/1/1)
1.  限用於
(1) 復發或對化學療效有抗性之
低惡度B細胞非何杰金氏淋瘤。(91/4/1
(2) 併用CHOP或其他化學療法,用於CD20抗原陽性之B瀰漫性大細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之病患。(93/1/195/3/1)
(3) 併用CVP化學療法,用於未經治療之和緩性(組織型態為濾泡型)B細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病人。(95/3/1)
(4) 用於做為濾泡性淋巴瘤患者對誘導療法產生反應之後的維持治療用藥。限用八劑,每三個月使用一劑,最多不超過二年。(97/2/1
2. 使用於(1)(4)病人時,需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
9.20. Rituximab 注射劑 (
Mabthera)(91/4/193/1/1
95/3/197/2/1)
1.  限用於
(1) 復發或對化學療效有抗性之低惡度B細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91/4/1
(2) 併用CHOP或其他化學療法,用於CD20抗原陽性之B瀰漫性大細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之病患。(93/1/195/3/1)
(3) 併用CVP化學療法,用於未經治療之和緩性(組織型態為濾泡型)B細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病人。(95/3/1)
(4) 用於做為濾泡性淋巴瘤患者對誘導療法產生反應之後的維持治療用藥。限用八劑,每三個月使用一劑,最多不超過二年。(97/2/1
2. 需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

Rituximab (如Mabthera) 仿單連結

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紓癌特(sunitinib)治胰臟內分泌腫瘤 獲健保給付


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去年因「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辭世;而在台灣,估計每年約有100人罹患這種疾病,過去無藥可治。所幸,最近健保局核准標靶藥物「紓癌特」可適用於「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病人,增加患者一線生機。台北榮總癌病治療中心藥物放射治療科主任趙毅指出,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種症狀複雜的腫瘤,如同癌症中的「千面女郎」,隨著不同激素分泌,而產生不同的臨床症狀,包括血糖或高或低、潮紅、心悸、體重減輕、腹瀉等症狀,而患者也往往忽略而延誤治療。趙毅指出,紓癌特 (sunitinib)原本用於治療腎細胞癌,後來在臨床試驗中,證實對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也有療效,這也是健保納入給付的原因。患者一年約可節省百萬元藥費。

資料來源: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