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研究顯示:HPV疫苗 有助防範口咽癌 (中國時報)


  • 中國時報 

屠乃方分析,人類乳突病毒約有100多型,其中約莫30型會感染黏膜引發疾病,包括10多型會導致癌症的致癌型。性交是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主要途徑,除了一般我們常見的子宮頸癌是由人類乳突病毒引起之外,如果與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伴侶發生口交,口腔也可能感染病毒,一旦細胞黏膜出現傷口時,感染的風險更高。
 一般來說,罹癌可能原因除了內部的基因問題之外,外在風險則有化學物質及病毒等因素。以口咽癌來說,國外眾多研究發現,約有一成至六成與人類乳突病毒有關。儘管口咽癌與人類乳突病毒之間無法劃上等號,但確實可在某些比率口咽癌患者中,找到人類乳突病毒。
 如何降低因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口咽癌的風險?屠乃方認為,接種俗稱子宮頸癌疫苗的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是選項之一。針對哥斯大黎加女性所做的大型隨機臨床研究顯示,可預防子宮頸癌的二價疫苗亦可以預防口咽部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研究顯示有效性達到93.3%。
 屠乃方強調,依照學理及臨床研究來看,施打二價子宮頸癌疫苗,確實可以降低口咽感染HPV的風險,不過,想要降低口咽癌風險,還是應有安全性行為及維持單一性伴侶,對於不明性史的性伴侶,除了全程使用保險套外,千萬不可貿然嘗試口交。



生育問題-抗荷爾蒙療法 為乳癌患者留生機 (中國時報)


內政部統計,去年台灣女性初婚年齡29.5歲,晚婚讓生育成為一大問題,若遇癌症威脅,常讓女性苦不堪言;尤其乳癌,化療副作用除噁心、掉髮,最令人傷心的是不孕。
 近年國外治療指引已將保留生育功能加入考量,讓部分患者使用抗荷爾蒙藥物治療,抗癌同時享有為人母的喜悅。
 乳癌的治療方式需先分析癌細胞型態、特性、分化程度等,再決定治療策略。台灣約有3分之2的乳癌患者荷爾蒙受體(ER/PR)屬於陽性,當中再依分子型態,可將第2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HER2)陰性的人,歸類於癌細胞生長較慢、分化良好的管腔A型,此族群特別適用類黃體激素釋放素(LHRHa)這種抗荷爾蒙治療。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腫瘤內科主任褚乃銘表示,40歲以下的乳癌患者,考量生育的比例不少,此時就須慎重考慮化療對卵巢的影響,建議可改用抗荷爾蒙藥物做為治療選擇,這也是預防復發或轉移的一線藥物,健保已給付。若發現淋巴結轉移小於等於3顆,也不必再使用全面撲殺的化療,建議停經前的管腔A型患者多與醫師討論。
 褚乃銘說明,類黃體激素釋放素(LHRHa)是藉由抑制腦下垂體分泌激素,來降低雌激素濃度,達到抑制乳癌復發或轉移,停經前的患者在治療期間內,搭配直接作用在癌細胞接受體上的抗荷爾蒙藥物,除暫時使卵巢休眠,亦阻止雌激素與癌細胞結合,更能降低復發及死亡率,在國外大型研究中,患者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且能保留生育能力。
 在癌症治療的眾多選項中,患者該如何與醫師共同決定治療程序?褚乃銘建議,同時考慮「有效治療」以及「副作用不大」兩件事。如果非常有效的治療卻讓患者放棄堅持的勇氣,那麼等同切斷治療的後路,所以病人要與醫護團隊充分討論,找出最適合的治療選擇

蟬聯死亡之冠 錯失治療黃金時間!癌症12分鐘就奪1命(東森即時)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家住雙溪區曾在幼稚園任職的52歲張小姐,去年參加衛生所篩檢發現罹患乳癌;在新莊從事早餐業的56歲黃小姐,也是去年在居家附近診所做篩檢後確診為大腸癌…
不過,她們都在昨(25)日的記者會中,與大家分享在醫師的治療及家人的支持下,癒後良好,為自己爭取陪伴小孩長大的歲月。張小姐在接受化學治療時,曾因噁心、嘔吐及掉髮等副作用,數度想放棄治療,在雙溪區衛生所每日電話關懷、癌友及家人的鼓勵,鼓起勇氣繼續接受治療。
黃小姐則在接受開刀後,目前已恢復工作,生活正常,雖然先生非常反對她參加這次的記者會,但黃小姐仍堅持出席,希望藉由她的現身說法,告訴大家「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是一件好事。
為提供更便利的檢查環境,新北市衛生局特與新北市醫師公會及牙醫師公會攜手,號召全市達511家醫療院所合作,醫師公會不僅號召會員共襄盛舉,並大手筆挹注30萬元添購禮物由衛生局統一調度。民眾自即日起至10月15日,只要前往接受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及子宮頸癌篩檢,就可得到洗碗精、洗手乳、精緻食譜、香皂、肥皂、米及運動毛巾等實用的精美好禮。每檢查1項就送您1份,檢查越多拿越多。
新北市衛生局長林雪蓉表示,醫師公會此次出錢出力,把白袍之愛,由傳統行醫看病的角色,擴展到關懷社會並重視預防醫學,讓民眾防範疾病於未然,進一步守護市民健康的大愛,精神讓人敬佩。
新北市衛生局指出,癌症已30多年蟬聯國人死亡原因的第1位,令人談癌色變,但癌症不可怕,可怕的是錯失治療黃金時間,以台灣目前醫學的進步,若能及早治療是可以治癒的。去年國人死於癌症有將近4萬4千人,也就是每12分鐘就有1人死於癌症。其中,大腸癌、乳癌、口腔癌及子宮頸癌,去年共奪走新北市1,445條寶貴的人命,徒留給親友無限的哀思。

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腫瘤大如烏魚子 淋巴癌誤當鮪魚肚 (中國時報 2013/9/12)


中國時報【林宜慧╱台北報導】
前Google全球副總裁、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日前傳出罹患淋巴癌,讓這個「沉默的癌症」開始受到國人關注。淋巴癌症狀有如感冒,不易察覺,甚至有7旬患者把腹凸當成鮪魚肚,診斷才發現原來是腹部長了16.5公分大的腫瘤。
70歲的莊先生5年多前發現自己腹部特別凸,愛運動的他原以為身材走樣,過了60歲終於出現鮪魚肚;但在一次旅遊回來看照片時,感覺小腹異常突出,用手壓有硬塊感,才趕緊就醫,診斷發現腹部長了16.5公分如烏魚子一般的腫瘤,確診為淋巴癌第4期,當師醫師判斷他只能活3至4個月。
「我原本以為是伏地挺身練出來的腹肌。」莊先生無奈表示,原來之前超過一個多月的腹部腫脹感、身體時常微微發燒,都是淋巴癌的徵兆,但自己卻完全忽略。
幸好莊先生確診後立即接受半年的標靶治療搭配化療,在太太陪伴下穩定過關,腫瘤縮小經切除後,現在身體恢復狀況良好,是個看不出年齡的七旬「年輕人」。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表示,淋巴6大癌症狀包括「燒、腫、癢、汗、咳、瘦」,因為類似感冒,常常被人混淆而忽略,導致6至7成患者確診時已是3、4期。
王正旭強調,不論早期或末期患者,都不能放棄治療。據衛生福利部99年癌症登記報告,台灣過去10年來淋巴癌病患成長一倍;但衛服部101年死因統計,10年來淋巴癌死亡率已降3成。
他說,主因是診斷、治療技術進步,研究顯示,以台灣多數人罹患的非何杰金氏B細胞侵襲性晚期的淋巴癌患者來說,經治療近6成患者存活超過5年,1至2期更可達9成以上。
王正旭提醒,淋巴癌初期症狀不明顯,民眾若發現無原因的淋巴結腫大、莫名發燒、咳嗽、盜汗、全身發癢,或體重莫名減少超過10%、疲倦等,就應提高警覺就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Imatinib (如Glivec) 健保給付規定 2013/9/1: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 惡性胃腸道基質瘤(GIST),費城染色體陽性急性淋巴性白血病(Ph+ ALL)嗜伊紅性白血球增加症候群(HES/CEL), 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DFSP), PDGFR


Imatinib (Glivec)(91/5/193/7/197/8/199/6/1100/ 2/ 1102/9/1) 紅色處為本次修正條文
限用於
1.治療正值急性轉化期 (blast crisis)、加速期或經ALPHA-干擾素治療無效之慢性期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CML) 患者使用。
2.用於治療初期診斷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的病人。
3.惡性胃腸道基質瘤(GIST)
(1)   治療成年人無法手術切除或轉移的惡性胃腸道基質瘤。
(2)   作為成人胃腸道基質瘤完全切除後之術後輔助治療,符合下列一項條件可使用3年,須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
A.  腫瘤大於10公分。
B.  有絲分裂指數> 10/50 HPF( high power field)
C. 腫瘤大於5公分且有絲分裂指數> 5/50 HPF( high power field)
D. 腫瘤破裂。
4.治療初診斷為費城染色體陽性急性淋巴性白血病(Ph+ ALL)且併用化療之成年人。(99/6/1)

5.未曾使用imatinib 治療之成人復發性或難治性費城染色體陽性急性淋巴性白血病(Ph+ ALL)之單一療法。(99/6/1)

6.下列適應症患者必須在第一線的藥物如hydroxyurea;corticosteroid等無效後,經事審查核准才可使用,且每6個月需重新申請審查。(99/6/1)
(1)治療患有與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PDGFR)基因重組相關之骨髓發育不全症候群(MDS)/骨髓增生性疾病(MPD)之成人。
(2)治療嗜伊紅性白血球增加症候群(HES)/或慢性嗜伊紅性白血病(CEL)且有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PDGFR)基因重組之成人患者,且存在器官侵犯証據者。

7.治療患有無法手術切除、復發性或轉移性且有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PDGFR)基因重組之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DFSP)之成人患者。 (99/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