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

結合標靶藥物治療 提高末期腸癌存活率 (中時電子報)

大腸直腸癌是台灣病例數最多的癌症,有許多治療方法,治癒率頗高。治療的最高指導原則是個人化醫療及依照病人情況量身訂做,給予最佳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
 手術朝向對病患傷害最小、術後恢復最快及免疫力抑制最低的低侵襲性微創手術。隨著新藥問世及達文西機器手臂對手術的輔助,醫病雙方有更多武器可打擊大腸直腸癌。

 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醫師表示,第1至3期的大腸直腸癌以手術切除為主,手術方式除將腫瘤所在腸管切除外,還要加上淋巴結廓清,廓清範圍視病人情況及醫師術中判斷而定。術後是否接受輔助性化療,需根據切除腫瘤的病理分期,第3期一定要接受化療;第2期視情況而定,高危險群的病患才建議做輔助性化療。

 第4期腫瘤已轉移其他器官,最常轉移至肝與肺。一旦轉移,通常無法以手術根除性治癒,需配合外科、腫瘤科、放射腫瘤科等多科醫師診療。台灣有1/4大腸直腸癌病患在初次診斷便屬第4期,非單靠手術就能有效治療,化療與標靶治療對第4期病患的治療成敗具決定性角色,化學及標靶治療有時是在術前實施,先使腫瘤縮小後再手術,有些則是術後進行。

 梁主任解釋,標靶治療是運用高科技分子生物醫學,找出癌細胞和正常細胞的不同,針對癌細胞特異標靶,阻斷癌細胞成長,較無傳統化療副作用。標靶藥物合併傳統化療以加強效果、縮小腫瘤,腫瘤縮得愈快愈小,可幫助患者有機會進行根除式切除以爭取痊癒機會,對整體存活也有幫助。

 健保局在大腸直腸癌第1線治療給付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單株抗體Cetuximab及血管生長因子單株抗體Bevacizumab兩種標靶藥物。Cetuximab直接作用在腫瘤細胞上,有生物標記KRAS 基因可預測是否有效副作用是皮膚反應及輸注反應,可經由預防性藥物來控制。Bevacizumab經由改變血管特性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環境,副作用是胃腸穿孔,外科手術和傷口癒合的併發症及出血,若病患在治療後需手術,時間點的選擇需更小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