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最近公布,癌症連續31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平均每100名死者,就有28人死於癌症。在台灣常見的癌症當中,肝癌、子宮頸癌、胃癌與鼻咽癌,都是導因於傳染病原的慢性感染。這類病毒或細菌誘發的癌症,約占所有癌症的四分之一。
透過疫苗接種可避免感染致癌傳染病原;或以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控制致癌傳染病原的慢性感染,都可有效預防癌症發生。
B型肝炎病毒是肝癌的主要致因,全球約有3億5千萬的慢性B型肝炎病患,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及南美洲,台灣也是B型肝炎病毒的高盛行地區,成人帶原率高達15%。B型肝炎病毒的傳染可透過疫苗接種預防,台灣自1984年展開全球最早的全國B型肝炎接種計畫,使得預防接種過的出生世代的B型肝炎病毒帶原率大幅下降,肝癌發生率也顯著降低70%。B型肝炎疫苗是第一個被證明能夠有效預防癌症的疫苗,但它不能保護已受到感染的慢性帶原者。
C型肝炎病毒也是肝癌的主要致因,全球約有1億7千萬的慢性C型肝炎病患,主要分布在蒙古、亞洲、北非及南美洲。台灣的C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約2至5%,有明顯地理差異,少數鄉鎮可高達20%。截至目前,C型肝炎疫苗仍在研發階段。
B肝C肝 抗病毒藥物抑止
近年已有B型與C型肝炎的抗病毒藥物上市,可有效抑止肝細胞內的病毒複製,減少肝纖維化、肝硬化和肝細胞癌的發生。台灣自2003年展開全國慢性病毒肝炎治療計畫,對於符合治療條件的B型或C型肝炎患者,給予抗病毒藥物,這項計畫有效降低肝硬化死亡率與肝癌發生率。抗C型肝炎病毒藥物的療程短,且治癒率高;但抗B型肝炎病毒藥物,都必須長期服用,有些藥物更會誘發抗藥病毒株。療程短又能完全治癒慢性B型肝炎的藥物,是相當重要的醫藥研發課題!
子宮頸癌 疫苗&抹片齊下
人類乳突病毒是子宮頸癌的必要致因,在100多型的人類乳突病毒當中,具有致癌能力的共有17型,其中以16、18、52、58四型最為重要。絕大多數人類乳突病毒感染都是暫時性感染,較為少見的持續感染,則會顯著增加罹患子宮頸癌風險。台灣婦女持續感染可致癌人類乳突病毒的盛行率約3至5%,且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
人類乳突病毒的感染可利用接種疫苗預防,目前上市的兩種疫苗,是針對16、18兩型人類乳突病毒所研製,對其他型人類乳突病毒並不具有完全保護效果。婦女接種疫苗仍須檢測其他型人類乳突病毒的感染,以及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篩檢,以早期發現子宮頸癌或其癌前病變,並給予適時的診斷與治療。台灣自1995年起,對30歲以上婦女實施子宮頸抹片篩檢,已顯著降低子宮頸癌死亡率達80%。治療人類乳突病毒持續感染的抗病毒藥物,目前仍在研發階段。
胃癌 抗生素降低機率
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癌的主要致因,台灣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也有明顯地理差異,飲用河水的山地鄉和偏僻區域,中老年人的感染率甚至高達70至80%。由於水肥處理改善與自來水普及,台灣年輕世代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遠低於年老世代。
抗生素可有效治癒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進而降低慢性胃炎、胃潰瘍和胃癌發生率。台灣自1995年由全民健保給付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篩檢和治療,台灣胃癌發生率和死亡率已有顯著下降。
鼻咽癌 早發現早治療
Epstein-Barr(EB)病毒是華人好發鼻咽癌的主要致因。全球多數人在青少年即已感染EB病毒,卻只有極少數人會罹患鼻咽癌。目前並無有效的疫苗或抗病毒藥物,可預防或治療EB病毒感染。現階段鼻咽癌防治對策仍以「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為主。
早期發現鼻咽癌的治癒率佳,而血清中的EB病毒抗體量,或鼻咽上皮細胞中的EB病毒量,都可作為鼻咽癌的早期篩檢工具;且有很好的敏感度和特異度。除了EB病毒的大量複製外,鼻咽癌也有很強的家族傾向,探索華人容易罹患鼻咽癌的風險基因型,也是刻不容緩的工作。
(本文作者陳建仁為中研院院士、中研院副院長)
全文網址: 陳建仁/防癌新妙方 - 抗癌新知 - 癌症防治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1524#ixzz2XGXLovNE
Power By 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